在乌干达生活一年,我的非洲认知被彻底刷新了!贫穷也有希望
说实话,出国之前我对非洲的印象就是电视里那些画面——饿得皮包骨头的孩子,光着膀子的黑人,还有漫天黄沙的大草原。
2019年,我通过一个朋友介绍,接到了去乌干达的工程项目,负责道路施工的机械操作。当时想着反正在哪干都是挣钱,况且月薪能拿到一万五,比国内翻了一番,就硬着头皮来了。
结果到了才发现,我对非洲的认知简直是井底之蛙。
坎帕拉,一个让人意外的"非洲纽约"
刚下飞机,我就被震撼到了。
恩德培国际机场虽然不算特别现代化,但绝对不是我想象中那种破破烂烂的样子。机场工作人员英语说得比我好多了,服务态度也挺不错。
真正让我惊掉下巴的是进入坎帕拉市区的路上——这哪里是什么"落后的非洲",简直就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发展中城市。
宽敞的柏油马路,两边绿树成荫,各种品牌的汽车川流不息。最让我意外的是,满大街跑的摩托车出租(当地叫"boda boda"),比国内的电动车还要密集,而且司机个个都是飙车高手。
富人区和贫民区的强烈对比
在坎帕拉住了几天,我发现这个城市的分化确实很明显。
富人聚居区像科鲁戈(Kololo)和纳卡瓦(Nakawa),别墅一栋比一栋气派,奔驰宝马停满院子,咖啡厅里穿着时髦的乌干达姑娘们用iPhone刷着Instagram,一点不比欧洲差。
但转个弯到了卡松嘉(Katunga)贫民窟,画风立马变了。铁皮房、泥土路、露天厕所,一家七八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屋子里,做饭洗衣全在门口的空地上解决。
不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即便是贫民窟里的人,脸上也经常挂着笑容,孩子们虽然衣服破旧,但眼神里充满了希望和好奇。
工地生活,没想象中那么艰苦
我们项目是修建坎帕拉-恩德培高速公路的一段,主要负责路基平整和沥青铺设。
乌干达的气候确实热,但比起印度那种又热又湿的桑拿天,这里的干热反而更容易适应。每年3-5月和10-12月是雨季,工地会停工,正好给我们放假。
工作强度不算太大,当地的乌干达工人虽然技术水平一般,但干活特别卖力,而且很听指挥。他们对中国师傅特别尊敬,经常叫我们"穆祖古"(Mzungu,白人的意思),虽然我们明明是黄皮肤。
月薪一万五确实香,一年下来能攒十七八万,比在国内强太多了。
乌干达人的收入,比想象中高一些
别看网上说非洲多穷多穷,实际情况没那么夸张。
普通工人月薪大概在50-80万乌干达先令(约合人民币900-1500元),技术工人能拿到100-150万先令(1800-2700元),公务员和银行职员月薪普遍在200-400万先令(3600-7200元)。
虽然绝对数字不高,但考虑到当地的消费水平,生活压力没想象中那么大。一顿饭2-5元人民币就能吃饱,租房子一个月200-500元,交通费也很便宜。
最让我佩服的是乌干达人的乐观精神。工地上有个叫约瑟夫的小伙子,家里八个孩子,他排老三,父亲早逝,全靠母亲卖木薯养活。但这小子天天乐呵呵的,干活从不偷懒,还经常给我们讲笑话。
真实的非洲生活,远比刻板印象丰富
在乌干达这一年,彻底刷新了我对非洲的认知。
饮食方面,当地人主食是香蕉泥(Matoke)、木薯和大米,配上豆子、花生酱,营养其实挺均衡的。牛肉、鸡肉虽然不便宜,但也不是吃不起。更惊喜的是,当地的热带水果简直是天堂——芒果、菠萝、牛油果,又甜又便宜,3块钱能买一大堆。
基础设施比我预期的好很多。虽然偶尔停电停水,但总体上电力供应稳定,4G网络覆盖率很高,手机支付也开始普及。当地人特别爱用WhatsApp和Facebook,社交生活一点不比我们落后。
教育方面让我刮目相看。乌干达的马凯雷雷大学在非洲排名前列,街头随便找个年轻人,英语都说得特别流利。很多人会说三四种语言——英语、卢干达语、斯瓦希里语,还有各种部族语言。
医疗条件虽然比不上国内,但坎帕拉国际医院的设备和服务水平完全达到了国际标准,只要不是特别重大的疾病,基本都能处理。
为什么离开时我哭了?不舍这份单纯的快乐
一年期满准备回国的时候,说不哭是假的。
不是舍不得那点工资,而是舍不得这里的人情味。
约瑟夫他们几个工友,听说我要走,特地凑钱给我买了一个手工雕刻的非洲面具做纪念。虽然东西不值钱,但那份心意让人暖到心里。
在乌干达,我看到了贫穷,但更看到了希望。这里的人虽然物质条件不好,但精神状态特别积极向上。孩子们即使穿着破衣服,也会大声唱歌跳舞;年轻人即使工资微薄,也在努力学技术、学英语,想要改变命运。
最重要的是,我在这里感受到了久违的单纯和快乐。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房贷车贷的压力,日子过得特别踏实。
旅游出行小贴士:
- 签证:中国护照可以落地签,50美元
- 疫苗:建议提前接种黄热病疫苗,必须的
- 货币:美元和乌干达先令都能用,建议多带小面额美元
- 交通:打车用SafeBoda App,比较安全
- 必去景点:尼罗河源头、布温迪国家公园看大猩猩
- 注意事项:不要单独夜晚出门,喝瓶装水
最后的感悟: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梦想
这趟乌干达之行让我明白,贫穷和落后不是绝望的代名词。
乌干达确实穷,基础设施确实落后,但这里的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保持热爱。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相信下一代会过得更好。
反观我们有些人,明明生活条件不错,却整天抱怨这抱怨那,缺的不是物质,而是那股向上的劲儿。
乌干达教会了我一个道理:真正的贫穷不是没钱,而是没有改变现状的勇气和希望。
现在回到国内,每次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约瑟夫那张永远挂着笑容的脸,想起那些在泥土路上奔跑的乌干达孩子们。
贫穷也有希望,这就是非洲教给我最宝贵的一课。
汇盈配资-银行股票配资-配资策略平台-股票怎么加10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