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麻建宇】“五十来岁,正是闯的年纪”,这是9月25日,雷军为其演讲预热微博中最打动人的一句话。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在这句话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日晚7点,雷军按照往年的流程开始了他的“个人演讲”,顺带发布小米17系列新品。他的演讲中讲述了小米这些年的反思和复盘,也透露了重启造芯和小米造车背后的故事。
从小米SU7 Ultra项目暂停的遗憾过往,到小米YU7的历史使命,雷军悉数讲给了大家。而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是:“假如 SU7 不成功,YU7 就是我们最后的底牌,它必须承担起‘力挽狂澜’的使命”。
借助小米YU7,雷军也向同行们传递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产品定义思路,更准确来说是人生哲学:遭遇难题,不妨换个思路,大胆去尝试,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当然,这个道理建立在他已经成功的基础上……
展开剩余77%明明不愿意,明明很难 但他就是干成了
“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人中龙凤尚举步维艰”,用这句话形容2015年前后兴起的造车新势力们可能十分合适。尽管他们当中更多成了“先烈”而非“先辈”,但其中却也不乏热爱汽车、想干成一流车企的“英雄”。
但与更多造车新势力相比,小米的造车项目更像是被逼无奈,举步维艰但却在市场异常顺利的一个奇迹。去年以“勇气”为主题的演讲中,雷军曾明言,小米造车源自意外,一通电话告诉他,小米手机被美国制裁了。于是才有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造车项目。
那次以“勇气”为主题的演讲中,雷军讲述了很多有关小米造车的故事,有特种兵式的调研,有与用户的多次沟通,但同样也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从口罩带来的研发不确定性,到核心团队喋喋不休的争吵……
总之,小米的造车路起源于意外,过程很艰难。相比去年的演讲,今年以“改变”为主题的演讲中,雷军没给小米汽车多少戏份,毕竟这次的重点是从“16”改到“17”的新机型。但有关小米造车的叙事,还是艰难得让人感动。
2022年春节后的“21天会议”中,小米SU7 Ultra项目为保障小米SU7顺利交付让路;自己干出了市场没有,但小米SU7 Ultra需要的高功率电机——小米 V8s 超级电机;20 封邮件发给纽北官方石沉大海……总之很难。
当然结果是好的,小米SU7 Ultra顺利推进,否则也不会有那台因“挖空机盖”挂了好几天热搜的神车;纽北官方也被小米的雄心感动,给它开了快速通道,这款车也跑出了量产前三的成绩……明明开始是被迫营业,过程是艰难险阻,但小米它就是干成了,你说气不气?
YU7诞生史 连CUE理想、特斯拉
在笔者浅薄的眼光看来,雷军今年的演讲中,一大重点其实是有关小米SU7的成功缘由。与小米SU7 Ultra一般,小米YU7从诞生到发售再到打破行业大定记录的过程,也十分艰辛。
它像小米SU7诞生时那般引发了团队的争吵。雷军说,会议室里,火药味很浓。小米的管理层制定了一条君子协定:实在吵不下去了,就相互“拉黑 24 小时”,冷静一天后,再接着吵。
最后的结果是,做同样的车,没前途。“走一条不同的路,为驾驶者设计一辆好看好开的 SUV,同时兼顾家庭日常使用”,雷军表示,这就是运动型 SUV。事实证明,小米的商业决策又一次成功,这款车3 分钟大定超过 20 万辆,18 个小时内锁单 24 万台。
但事实上,“做一台不一样的车”,目前国内数得着的车企几乎都干过,只不过结局未必有小米那么好看。值得一提的是,雷军又一次将特斯拉搬过来当了一回背景板。小米YU7一开始觉得特斯拉Model Y很强,但620公里续航的小米YU7也比它好不少。
可小米团队并不知足,把 835 公里长续航 Pro 版换个名字,就叫“标准版”,然后价格不变。“比Model Y好不少”也变成了“和Model Y一比,竞争力实在是太强了”。当然,熟悉雷军的朋友都知道,自他进入汽车行业以来,友商都是值得学习的,拉踩更是不存在的。
他表示,小米曾买了三辆Model Y进行拆解学习。“一个个零部件拆,一个个零部件学。如果各位不选YU7,也可以考虑Model Y或理想i6。”
总的来看,雷军又一次用感人肺腑的叙事讲述了小米造车过程中的困难和突破困难的故事,还顺便告诉同行们“要做不一样的车”。在这场始于意外,过程充满荆棘的造车路上,雷军在用他和小米的故事一次次说明了造车的不容易。
只不过,大伙也不必太感动,小米SU7是近一年 20 万以上最畅销轿车,所有车型销量第八,并登顶保值率榜首。而小米YU7那个大定数量,都够某些车型卖半辈子的了。
发布于:广东省汇盈配资-银行股票配资-配资策略平台-股票怎么加10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